恭祝 池府王爺,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 聖誕千秋~
感謝訂購~丹華蘭園~
【高雄左營區蘭花店 丹華蘭園】
電話:07-3506707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華夏路899號
~訂花全省服務~歡迎來店訂購花禮~
參考文獻
五府千歲的信仰與由來
代天巡狩驅瘟疫(南台灣的王爺信仰五府千歲)五府千歲
台灣民間信仰中,除了信仰天上聖母媽祖娘娘最為普遍之外,另外一個相當強勢的信仰,就是王爺公。奉祀王爺公的廟宇,在一九一八年時有向政府登記的佔全部寺廟的百分之十三點五九,也就是說每七間廟宇中,就有一間是王爺廟。由此可知,王爺信仰是台灣民間的強勢信仰,不管神明名稱或者堂殿廟宇,皆是全台之冠。
台灣民間的王爺信仰
王爺公俗稱千歲,共有三百六十位、一百三十二姓,在台灣有九十幾個姓。
最早奉祀王爺的宮廟,大部份都在沿海一帶,以高雄、台南、嘉義、雲林等地最為普遍。但是在王爺公的威靈顯赫的事𤂌廣為流傳的情況下,信徒已經遍布全台。
在台灣王爺信仰包括一府千歲、二府千歲、三府千歲、五府千歲、七府千歲、五年千歲等,其中五府千歲的王爺就有:蘇、王、梁、秦、蔡;李、吳、池、陳、伍;池、邢、金、何、馬;溫、白、紀、范、雷;朱、岳、韓、金、伍等不同組合。
這裡所要介紹的五府千歲,是李、池、吳、朱、范。根據《南鯤鯓代天府沿革》的記載,五府千歲是隋代末期人氏,隋煬帝執政時荒縱無道,戰爭四起,百姓生活非常困苦。當時李、池、吳、朱、范五人,乃是結拜為生死之交的異姓兄弟,知道隋煬帝不是他們所欲輔佐的明君,於是變賣家產,賑濟百姓,五兄弟相偕投靠唐高祖,幫助高祖打敗隋煬帝,建立唐代。
唐武德五年(六二二年),李、池、吳、朱、范五兄奉命領兵平定廣州,路過九江時又智擒叛賊輔公佑,回京之後,唐高祖嘉許其功勞,賞賜奴婢。但是五兄弟生性仁慈,不但使百名奴婢回歸故里,又贈送金銀,從此五兄弟的仁慈以及豐功偉績傳遍各地。
大王文武雙全功在唐
李府千歲俗名李大亮,涇陽人,文武雙全,乃是五王之首,由於輔助開國有功,唐高祖封賜為金州總管司馬,不久又加封安州剌史。唐貞觀年間,先後出任交州都督、涼州都督、西北道安撫大使、劍南道巡省大使、左衛大將軍、工部尚書等職,晉爵武陽公。貞觀八年(六三四年)李大亮領兵征伐吐谷渾的番兵番將,貞觀十五年(六四一年)又大敗番將篩延陀,受封為行軍總管。
李府千歲為唐代立了不少功勞,也幫助建立不可動搖的唐王國。由於功在社稷,李大亮在朝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名將,又因為父母早已過世,平日在家侍奉兄嫂如同父母,傾盡家產幫助需要的百姓,可以說是一位十全十美的聖賢。
根據《唐書》記載,李大亮是唐代的開國功臣,由金州總管晉升到行軍總管,對唐初穩定政局貢獻良多。他不但忠君愛國、體恤百姓,又有君在臣在、君亡臣亡的偉大情操,在唐高祖駕崩之後,竟追隨唐高祖於九泉之下。
相傳玉皇上帝知聞李大亮之事,就敕封祂為代天巡狩,駐守人間,擁坐王船,巡狩四方,以驅疫除瘟,聖稱為大王李府千歲,四月二十六日為其聖誕千秋。
二王濟世救民除瘟疫
二王姓池名夢彪,陳留人氏,文質仁心,天資聰穎,性情剛直,治軍嚴正,用兵如神。唐高祖入關時,因助唐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折衝都尉。貞觀十七年(六四三年),隨唐太宗親征高麗國(即後來的韓國),勢如破竹,又加封為宣威將軍。
池府王爺是一位文質彬彬的神聖,為何金身造型是黑臉,眼大如豆,看起來威嚴無比呢?傳說池府王爺某夜夢見一位瘟神,奉玉帝旨令下凡降災、散佈瘟疫,池王知道這件事後,便請這位瘟神到府中飲酒暢談。瘟神暢飲之後,已有幾分酒意,就吐露下凡之意,池王心腸慈悲,害怕百姓受災,託言借看藥粉,趁瘟神不注意時將那包瘟疫粉全部吞下。
藥粉進入池夢彪腹中,藥性發作,隨即滿臉變黑,兩眼突出而亡。瘟神帶著池夢彪的靈魂參見玉帝,玉帝感念祂愛民救民的精神,敕封祂為代天巡狩池府千歲,六月十八日為聖誕千秋。
三王文業武功皆盛
三王吳孝寬,江蘇吳縣人,志烈秋霜,嫉惡如仇,對地理風水,非常有研究,又會觀星望斗,文業武功受眾兄弟的敬仰。
由於幫助唐高祖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不久又高中進士,奉命出任知府,愛民如子,深得唐高祖的器重。繼封吏部尚書,經常教導百姓開墾圳溝,引水灌溉田地,當時的人稱讚吳孝寬為「眼望天、心在地」。三王五府千歲何時昇化並無資料記載,但五兄弟中只有吳府三王爺沒有留鬍鬚,九月十五日是三王的聖誕千秋。
四王朱叔裕,嘉興人,才學出眾,公正無私,明辨是非,執法森嚴。唐高祖建國時,曾奉命鎮守土門,攻退前來侵犯的胡人。武德五年(六二二年),領兵平定廣州,授封綿州刺史、大理寺卿,又官拜吏部天官,何時升化已無資料可查,玉帝也敕封祂為代天巡狩,朱府千歲聖誕是在八月十五日。
五王范承業,和吳府三王同是江蘇吳縣人,博通經史,智勇超群,精通醫術,時常醫人救世,做官時,打敗巴東流寇,授封折衝都衛。唐高祖在位之時,以七篇文章高中進士,不久出任刑部大司寇。唐太宗在位時,擔任武州刺史以及太原尹,四月二十七日為其聖誕千秋。
五府千歲在世時有功於國家,有德於百姓,升化之後又庇祐先民,由中國來到台灣。經過三百多年來人民的辛勤開發與王爺公的庇護,已經使原本荒蕪的土地成為後來的蓬萊仙島。
自五府千歲稱神至二十世紀末期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祂的神威靈感,深入每一個人的心靈。奉著玉帝的旨令,五府千歲擁坐王船,代天巡狩,驅瘟除疫,在祂神威廣大之下,台灣的瘟疫已經消失無蹤。
本文恭錄自民間信仰總會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三國時代蜀漢的大將關羽,字云長,美須髯,武勇絕倫,與劉備、張飛結義于桃園,即所謂桃園三結義。平定西蜀,督師荊州,曾經大破曹軍,他的忠義大節,永垂青史。
民間宗教信仰自漢朝以來,漸漸融合儒、釋、道三教而為一的民間信仰。然而民間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數可分出其所屬的系統,如媽祖屬于道教,孔子屬于儒教,觀音屬于佛教,神明的界限相當清楚。但是,關帝聖君乃儒、釋、道三教均尊其為神靈者,在儒家中稱為關聖帝君外,另有文衡帝君之尊稱,佛教以其忠義足可護法,并傳說他曾顯聖玉泉山,皈依佛門,因此,尊他為護法伽藍神、蓋天古佛,於道家中,由於歷代封號不同,有協天大帝、翔漢天神、武聖帝君、關帝爺、武安尊王、恩主公、三界伏魔大帝、山西夫子、帝君爺、關壯繆、文衡聖帝、崇富兵君等,民間則俗稱恩主公。
東漢延熹三年( 160 )農曆六月廿四,關羽降生於直隸校尉部河東郡解縣下馮村(現今運城常平鄉常平村),後解縣升為州,亦稱關羽為解州人。
據史書記載,關羽十七歲結婚,十八歲生兒子關平。二十九歲時,因當地鹽商欺壓百姓,被關羽鋌身赴險殺死,出逃到河北涿州,結識張飛,再遇劉備,三人恩若兄弟,金蘭結盟,從而跟隨劉備,為匡復漢室南征北戰,四十歲時被封為壽亭侯,四十九歲封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五十四歲封為董督荊州事。五十九歲公元 219 年時,在湖北當陽舍生壯別人世。傳說關羽身長九尺六寸、鬚長一尺六寸,面如重棗,唇若抹朱,丹鳳眼,臥蠶眉,與其忠義之氣概正好互為表裏,是以讚曰:「精忠沖日月,義氣貫乾坤,面赤心尤赤,鬚長義更長。」
據「三國演義」所述,關羽被吳國大將呂蒙於麥城所殺,其子關平及部下周倉皆亡。他的魂魄飄蕩至荊洲當陽玉泉山,得普靜法師點悟,常於玉泉山顯靈護民,因此當地人為其立廟。關聖帝君生平義氣貫乾坤,以「仁、義、禮、智、信」著稱,千里尋兄為「仁」、華陽放曹為「義」、秉燭達旦為「禮」、水煙七軍為「智」、單刀赴會為「信」。《關聖帝君明聖真經》云:「孝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八德乃人道根本,《南天文衡聖帝傳略》於是根據八德,恭述關恩主的一生。當三峽壩建成,此廟將被江水淹沒。
「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河北省當陽,河南省洛陽,山西省運城,三地均建有大型關帝廟。
話說關公又曾上呂蒙身,結果呂蒙七孔流血而死,吳國將關公首級移禍魏國,曹操打開盛匣,關公竟瞪目開口,嚇得滿座失驚。因此曹操為他大設祭禮。
關公不但被佛、儒、道三家稱為神,更被歷代皇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由「候」加封至「聖」。
漢后主(260年)追謚關公為「壯繆侯」;
北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追封關公為「忠惠公」;
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進封關公為「崇寧真君」;
大觀二年(1108年)复封關公為「武安王」;
宣和五年(1123年)再封關公為「義勇武安王」;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關公為「壯繆義勇武安王」;
南宗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封關公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封關公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關公,並於洪武廿七年敕建南京關公廟;
明憲宗敕令重建關公廟;
明神宗萬曆十年(1528年)封關公為「協天護國忠義帝」;
後敕賜解州關帝廟為「英烈廟」;
明神宗萬曆四十二年(1614)加封關公為「三界伏魔大帝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又敕令京都正陽關帝廟為關公金身加衣飾,任陸秀夫、張世杰為關公左右丞相,岳飛為元帥,尉遲恭為伽藍,封關公夫人為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后,關公長子關平為竭忠王,次子關興為顯忠王,周倉為威靈惠勇公;
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封關公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清雍正元年,加封「靈佑」;
清康熙時封「伏魔大帝」;
1703年康熙親臨關公故鄉解州拜靈題匾;
清乾隆五十三年,加封「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追封關公曾祖父為「光昭公」,
祖父為「裕昌公」,父親為「成忠公」。
清仁宗嘉慶十八年(1813年)前后、清高宗、清宣宗、清文宗多有加封題字匾,道光八年,加封「威顯」二字,咸丰年間,再加封「精誠」二字,旋又加上「綏靖」二字,亞御書「萬世人極」匾額,同治加封「翊贊」二字,光緒加封「宣德」二字。直至清德宗光緒五年(1879年),關公全部長達26字封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并勒全國府縣建廟,春秋虔誠致祭。
中國民間宗教自漢以來,漸漸融合儒、釋、道三教而為一的民間信仰。然而民間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數可分出其所屬的系統,但是,關聖帝君卻是儒釋道三教共同的神靈,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成就的神明,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并不太多。
儒教尊關公為五文昌之一,尊他為「文衛聖帝」,或稱「山西夫子」,或尊他為亞聖或亞賢,說:「山東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看春秋」。
道教則奉關公為玉皇大帝的近侍,尊他為「翊漢天尊」,「協天大帝」或「武安尊王」。
佛教也以其忠義足可護法,并傳說他曾顯聖玉泉山,皈依佛門,因此,尊他為「蓋天古佛」、「護法伽藍」
民間祭祀關公,經過一千七百年的演變,關公早已脫離《三國誌》裡的關羽,而成為具有多元化的神明:
商界守護神:
據說,關公年輕的時候,在家鄉從商,以販賣布匹為業。生前精於理財之道,最擅長算數記帳,曾設簿記法,并發明日清簿,這是一種清楚的記帳法,即為現今一般商人所使用的流水帳。關公所用的青龍偃月刀,十分鋒「利」,與生意上求「利」同音,求之獲「利」。一般合伙做生意,最重義氣和信用,關羽信義俱全,因此被後世商人尊為商業守護神,及視他為保佑人們發財的武財神。
醫藥神:
民間相信,人們所以生病或遭不幸,多起因于鬼怪魔神作祟所致。關公尊嵩伏魔大帝,民間多前往祈求關公驅魔治病。因此,在關帝廟常設有藥簽,關公又成為醫藥之神。
戰神:
關公是曠世大將,其勇武為世所稀有,習武者奉為武聖。因此,歷代尊為武聖祭祀,民間亦為尚武之人的保護神。關公亦為戰神,為軍人的保護神。民間役男前往軍中服役時,亦多前往關帝廟求香火或靈符以護身。
英雄死后成為神,受到人們的敬拜,是中國民間宗教的特色。但是,古今多少英雄,能像關公一樣流傳民同,世世代代為萬民所祭祀,歷久不衰且有不斷擴展的趨勢者,并不多見。這是因為關公在民眾的心目中是一位最受崇敬與信賴的英雄神。
讀書人視為文昌,與文昌、朱衣、魁星、呂仙合稱為「五文昌帝君」。
佛教認為關公的正氣足以護法,特奉為護法神,列為「伽藍護法」。
一般做為商業神供奉的關公神像為坐看春秋,而警界或習武者所供奉的關公像為手拿關刀或騎馬。香港的警署幾乎都奉祀關公。奉祀關帝的廟宇也稱關帝廟、協天宮、武廟或文武廟並稱。
農曆六月廿四日為關帝聖誕。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帝君曰:
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於人道無愧,可立身於天地之間。
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為偷生。
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
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
勿謂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靜一動,神明鑒察。
十目十手,理所必至,況報應昭彰,不爽毫髮。
淫為萬惡首,孝為百善先。
但有逆理,於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
凡有合理,於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
若負吾教,請試吾刀。
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
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鄉親,敬夫婦、教子孫;
時行方便,廣積陰德,救難濟急,恤孤憐貧;
創修廟宇,印造經文,捨藥施茶,戒殺放生;
造橋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排難解紛;
捐資成美,垂訓教人,冤讎解釋,斗秤公平;
親近有德,遠避凶人,隱惡揚善,利物救民;
回心向道,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
一切善事,信受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
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災消病減,禍患不侵;
人物咸寧,吉星照臨,若存惡心,不行善事;
淫人妻女,破人婚姻。
壞人名節,損人技能,謀人財產,唆人爭訟;
損人利己,肥家潤身,咒天怨地,罵雨呵風;
謗聖毀賢,滅像欺神,宰殺牛犬,穢溺字紙;
恃勢欺善,倚富壓貧,離人骨肉,間人兄弟;
不信正道,奸盜邪淫,好尚奢詐,不重勤儉;
輕棄五穀,不報有恩,瞞心眛己,大斗小秤;
假立邪教,引誘愚人,詭說升天,斂物行淫;
明瞞暗騙,橫言曲語,白日咒詛,背地謀害;
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信報應,引人做惡;
不修片善,行諸惡事,官詞口舌,水火盜賊;
惡毒瘟疫,生敗產蠢,殺身亡家,男盜女淫;
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毫髮不紊;
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
我作斯語,願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
戲侮吾言,斬首分形。有能持誦,消凶聚慶。
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皆能有成。
凡有所祈,如意而獲。萬禍雪消,千祥雲集。
諸如此福,惟善所致。吾本無私,惟佑善人。
眾善奉行,毋怠厥志。
以上資料來源:福山堂
恭祝 關聖帝君聖誕 疏文
【聖誕日期:六月廿四日】
伏 以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八月十一日歲次壬辰年六月二十四日
恭 逢
敕封三界伏魔大帝忠義神武關聖帝君神威遠鎮天尊聖誕之良辰吉日
弟子○○○ 本命生於○年○月○日○時生
宅居蓬萊寶島臺灣省○○縣市○○鄉鎮○○村里○○路○號
謹具香燈果品 齋蔬妙供 泉臺上寶禮
並恭修疏文一封 誠心誠意 拈香敬獻於
敕封三界伏魔大帝忠義神武關聖帝君神威遠鎮天尊 聖前曰
關聖帝君壽無疆
正氣祥光照四方
美髯一表肅威儀
忠義化民德益彰
茲恭逢天誕佳期 弟子及闔家人等 在此焚香化疏恭祝
關聖帝君聖壽無疆 俯納微儀 並祈臨宅庇蔭 伏願恩主公 默佑民等闔家大小
平安 萬事如意 四時有慶 八節無災 事業順利 財源廣進 家道興旺 納福迎祥 恭此
上奉 伏望
聖神朗鑒
天運歲次 壬辰 年 六 月 二十四 日 吉 時
弟子 叩謝
暨闔家人等 神恩
焚香百拜具疏上申
觀世音菩薩
觀音生日每年共有三次,即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日及九月十九日,
相傳二月十九日是觀音降生之日,六月十九是觀音得道升天之日,
而九月十九是觀音正位,立願普渡眾生之日.
農歷二月十九,一般會稱為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
農歷六月十九,一般會稱為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
農歷九月十九,一般會稱為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相傳古代有一個小國,叫興林國,國王生了三個女兒,幼女妙善自小慈眉善目,生得一副好心腸,特別討人歡喜.妙善的母親沒過多久就因病去世,妙善獨自在房間思考,要是讓世人都擺脫死亡的痛苦那有多好阿,忽然屋子裡金光四射,佛陀現身對妙善說"在遙遠的須祢山上有兩件法寶,分別是白玉金瓶與白蓮花,如果妳能取之加以修行,就能修成正果,普渡眾生",妙善與她的好友永蓮收拾好行裝後,就往須祢山出發.一路上佛駝化身饑餓的烏鴉,受傷的野人考驗妙善的善心,妙善把自己的乾糧分給饑餓的烏鴉,把自己的鞋子分給腳上受傷的野人,自己卻挨餓受凍,光著腳走到了須祢山頂上,當時正值冬天,北風呼呼地刮著,妙善的腳都被石頭磨破了.佛陀被妙善的善心打動,將白玉金瓶及白蓮花交給妙善,並說"等到白玉金瓶中生出水,水中又生出楊柳枝之時,就是妳得道生天之日"
妙善回家後正式出家,把白玉金瓶供放在佛像前,把白蓮花供放在水池裡,每天都有大批的善男信女到廟裡供奉這兩件佛器,當時廟裡有一個叫沈英的頑童,聽到妙善要讓空瓶生水,水中長枝,就想作弄她,沈英趁著廟裡沒人,把白玉金瓶倒滿了水,又在水上插了根楊柳枝,就在這一剎那,天空上傳來了天籟般的樂聲,池中的白蓮開的像車輪般大,妙善聞聲見狀,就把白玉金瓶拿在手中,赤腳站在白蓮上,白蓮花徐徐上升,妙善得道升天,稱為觀音,而這一天正是農曆六月十九日,昔日的好友永蓮與頑童沈英就成了觀音旁邊的金童玉女.
人們為了記念觀音得道升天,就定了這天為觀音誕.在中國的佛教文化中,很多信眾都會在這天特意選購一串佛珠,誠心向觀音祈福,並在佛像前戴上佛珠,除了有觀音賜福的意思外,也祈求觀音的佛法可以加持在佛珠上,時刻提醒自己為善不為惡的念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